2025-05-20
Q:
【中藥茶養生】中藥茶天天喝可養生?這一類人要小心!

A:
許多台灣人有飲用中藥茶的習慣,認為中藥茶具有調理身體、改善體質的功效,甚至相信每天飲用能帶來保健作用。然而,早前有一則新聞報導指出,一名老翁因每天飲用某款涼茶而導致腎衰竭,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?
中藥茶暗藏傷腎危機?
中藥茶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,運用多種中草藥調配製成的民間飲品,常見於中藥鋪或養生店。雖然中藥茶的某些成分確實能起到特定的療效,但如果飲用不當,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。以下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成分及其對腎臟的影響:
1. 高鉀草藥
當腎功能受損時,腎臟無法有效地將鉀離子排出體外,導致血液中的鉀水平上升。一些常見的中藥茶成分有較高的鉀含量,在煎藥的過程中,鉀會釋放到藥液中,若長期飲用可能會進一步損害腎臟健康。這些成分包括:夏枯草、魚腥草(屬廿四味的成分之一)、金錢草、蒲公英、車前草、茯苓等。
2. 寒涼性草藥
中藥茶多數成分性質偏寒涼,這與其清熱解毒、降火祛濕的功效有關。然而,從中醫角度來看,長期攝取寒涼性草藥或食物會損害腎氣,導致腎虛。腎氣被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,負責調節全身的陰陽平衡、氣血運行及津液代謝。若腎氣不足,便可能會出現腎虛等症狀。
3. 高草酸草藥
高草酸食物或草藥會與體內的鈣質結合形成草鈣酸,即腎結石的主要成分。對於腎功能受損或易患結石的人士來說,草酸含量高的草藥,如魚腥草、馬齒莧等,可能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,增加腎結石和腎損傷的風險。
飲用中藥茶的建議
- 選擇較溫和的中藥茶:腎功能不佳者可選擇一些成分較溫和的中藥茶,例如菊花、羅漢果等,既能調理身體,又不會過度寒涼或加重腎臟負擔。
- 避免長期過量飲用:飲用中藥茶應以適量為原則,一般建議每週飲用 1-2 次即可,切勿每天大量飲用,以免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。
- 了解自己的體質:體質虛寒、腎功能不佳或患有慢性健康問題的人士,應避免飲用寒涼性較強的中藥茶,並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涼茶。
免責聲明:
- *所有研究及臨床數據應作為參考用途,實際效果因個人體質而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