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年保健】五十肩也與腎虛有關?中醫淺談五十肩成因、舒緩及預防方法

不少長輩常抱怨,隨著年齡增長,肩膀開始變得僵硬、不如以前靈活,甚至還會疼痛難耐。其實,這很可能是「肩周炎」引起的。由於「肩周炎」多發於 50 至 60 歲的中老年人,因此又被稱為「五十肩」。這是一種常見的肩關節疾病,隨著歲月流逝,關節活動能力逐漸下降,肩部靈活性減弱。若未及時處理,嚴重時更可能引發劇烈疼痛,對日常生活與活動能力造成極大影響。
中醫如何看「五十肩」?
「五十肩」的正式學名為「慢性沾黏性關節囊炎」,是一種由肩關節囊和周圍軟組織發炎引起的疾病。當肩膀發炎時,關節囊會變厚並收縮,導致肩膀的活動角度受限。此外,隨著年齡增長,關節囊分泌的滑液減少,進一步影響肩關節的潤滑與活動能力,最終引發疼痛與不適。雖然大多數「五十肩」患者並無明確的病因,但部分病因可能與長期進行重複性動作、過度使用肩部或運動損傷有關。
在中醫角理論中,「五十肩」又被稱為「漏風肩」,其發生不僅與年齡增長有關,還可能與腎虛密切相關。中醫認為「腎主骨生髓」,骨骼的生長與發育依賴於腎臟功能。當腎精充足時,骨髓豐盈,能促進血液生成,為骨骼提供營養,令骨骼強健。但隨著年齡增長,氣血漸衰,腎氣不足。若出汗後吹風、睡覺肩膀受涼,或長期勞累導致經絡不通、氣血不順,筋脈僵硬,便容易引發肩膀疼痛及活動受限等問題。
「五十肩」的症狀有哪些?
「五十肩」早期的症狀通常包括肩部經常疼痛、靈活性下降以及僵硬感,夜間疼痛尤為明顯,且疼痛可能延伸至頸部或手臂,但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小。隨著病情進一步惡化,肩部活動受限逐漸加重,導致洗頭、梳頭、穿脫衣服等簡單動作變得困難,僵硬感也愈加明顯。若進展到嚴重階段,患者可能出現肩部肌肉痙攣或萎縮,進一步限制肩膀功能,對生活起居造成嚴重影響。
化解肩膀疼痛 益氣補虛是關鍵!
「五十肩」的形成多與氣血不足、經絡阻滯、風寒濕侵襲或腎虛有關。在日常膳食中,可加入有助補益氣血、溫經散寒及疏通經絡的食物,不僅能緩解肩膀疼痛,還能改善整體體質,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。以下為推薦的一款中醫養生食療湯水:
杜仲黑豆湯
功效:補腎強筋骨,緩解肩膀疼痛
材料:杜仲 15 克、黑豆 50 克、豬骨或瘦肉 200 克、生薑 3 片
做法:
1. 黑豆提前浸泡 1 小時。
2. 杜仲稍微洗淨,與黑豆、豬骨或瘦肉、生薑一起放入鍋中,加適量清水煮沸。
3. 用小火煲約 1.5 小時,調味即可食用。
除了養生食療的調理,還可以考慮使用「肝腎力」作為日常肝腎保健,為肝腎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。「肝腎力」由獨特的日本漢方配方研製而成,其核心成分提取自三七和杜仲葉的草本精華,具備抗氧化和抗炎作用,有效保護肝腎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,減少炎症並促進肝腎功能正常運作。科研證實,「肝腎力」對提升腎功能有正面作用。不少用家在持續服用後反映,睡眠質量有所提高,四肢乏力的問題得以改善,整體健康狀況也明顯提升。
「五十肩」可以預防嗎?
通過日常肩關節的適度運動(如伸展和旋轉)、保持良好姿勢、避免過度使用肩膀以及注意肩部保暖,可以有效降低患上「五十肩」的風險。同時,多攝取富含鈣質、維生素 D 和抗氧化物的食物,有助維持肩關節健康。定期放鬆肩部肌肉(如按摩、熱敷)並緩解壓力,也能預防肩膀僵硬或疼痛的發生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預防「五十肩」的關鍵所在。
- *所有研究及臨床數據應作為參考用途,實際效果因個人體質而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