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1-12
Q:
【腎臟透析】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如何選擇?預防才是好對策!

A:
經常看到不少腎友討論,當腎功能下降至某程度時,是否已經需要「洗腎」,以及該選擇哪種透析方式。事實上,什麼時候應該開始透析,以及在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之間如何選擇,確實讓許多腎友和家屬感到困惑。了解這兩種透析方式的差異及其適用時機,不僅能夠幫助腎友獲得最合適的治療,還能確保他們的生活質量得以維持。
什麼時候需要洗腎?
腎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毒器官,負責清除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的液體,並保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。然而,當腎功能下降超過 90%,腎臟無法再有效地將代謝廢物和毒素排出體外,這時患者便需要透析或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。
注意洗腎 6 大徵兆!
當腎功能嚴重下降時,腎臟無法有效排除毒素和多餘的液體,這些廢物會在體內積聚,並可能導致以下徵兆:
- 長期疲倦:廢物在體內積累會導致患者持續感到疲倦,甚至影響日常活動。
- 呼吸困難:多餘的液體可能會在肺部積聚,導致呼吸急促、氣短或出現胸悶的感覺。
- 水腫:由於液體滯留於體內,令手腳、腳踝、臉部等部位出現浮腫。
- 噁心/嘔吐:毒素於體內積聚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,導致食慾不振、噁心或嘔吐。
- 尿量減少:由於腎臟無法產生足夠的尿液來排除體內的廢物,可能會出現尿量顯著減少,甚至無尿的情況。
- 血壓上升:腎功能下降時,腎臟無法正常調節體內的水分和鹽分,導致它們滯留在血管內,從而引起血壓上升。腎臟受損也會影響調節血壓的荷爾蒙,進一步加劇高血壓的情況。
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有什麼分別?
腎臟透析(俗稱「洗腎」),主要分為兩種形式: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。
- 血液透析:俗稱「洗血」,患者的血液被引導至透析器中,透析器會像人工腎臟一樣,過濾並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餘的液體,然後將乾淨的血液重新輸回體內。
- 腹膜透析:俗稱「洗肚」,利用患者自身的腹膜(腹部內壁的薄膜)來過濾血液中的廢物。透析液注入腹腔後,廢物和多餘液體會通過腹膜進入透析液中,透析液再被排出體外。
腎臟透析怎麼選?
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其優缺點,患者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,並結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、健康狀況以及個人偏好來決定適合的透析方式。以下是兩種透析方式的優缺點比較:
血液透析
頻率:每週只需進行 3 次,每次 3 – 5 小時
優點:
- 在醫院或透析中心進行,由專業醫護人員監控,能及時處理突發狀況
缺點:
- 每週需多次前往醫院或透析中心
- 每次透析需打 2 枝針
- 有較高的血液感染風險
- 可能出現副作用,如血壓變化、噁心等
- 有飲食限制,包括控制蛋白質攝取,並需限制鉀、磷、鹽和水分的攝取
腹膜透析
頻率:每日進行4 – 5次,每次約 30 分鐘
優點:
- 在家中進行,時間較彈性
- 無需打針
- 副作用較少
- 飲食限制較少,可攝取適量水分和蛋白質,鉀的攝取量不受限,但仍需限制磷的攝取
- 能延長保留殘餘腎功能的時間
缺點:
- 患者需要學會自行操作,或者需要家人的協助來進行透析
- 較易出現腹膜炎
預防勝於治療
透過早期篩檢與積極管理腎臟疾病風險因素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和慢性腎病,可以延緩甚至避免腎功能惡化至需要透析的階段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如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煙戒酒,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都是保護腎臟的關鍵措施。讓腎臟保持健康,才是讓生活更輕鬆的最好策略!
免責聲明:
- *所有研究及臨床數據應作為參考用途,實際效果因個人體質而異。